影響次氯酸鈉漂白的漂液PH值因素分析
發布時間:2014-11-15 點擊率:1245
次氯酸鈉漂白受多種因素影響,如漂液的PH值、溫度、濃度及漂白時間等。為了使織物漂白后,既能獲得滿意的白度,又能使纖維損傷最小,必須選擇合適的工藝條件。現將有關工藝條件對漂白質量的影響分析如下:
漂液的PH值
由次氯酸鈉溶液的性質可知,次氯酸鈉溶液不穩定,其溶液組成隨PH值的不同而不同。漂白速率隨PH值的升高而下降。此外,漂液的PH值對纖維的損傷程度也隨PH值的不同而有差異。
PH=2~4時,棉纖維聚合度較大,棉纖維損傷程度較小,漂白速率很快。但在此PH值條件下,酸性溶液中將會有大量氯氣逸出,造成環境污染,對勞動保護不利,所以酸性次氯酸鈉漂白不可選用。
當溶液PH=7時,纖維聚合度最低,纖維損傷最嚴重。次氯酸鈉對纖維素的氧化分為兩個階段進行。第一階段,纖維素纖維的羥基與次氯酸作用生成次氯酸酯,第二階段,第一階段生成的次氯酸酯在OH-離子作用下,失去一分子氯化氫,并轉變為醛或酮,直接影響纖維素甙鍵的穩定性。在中性條件下,次氯酸鈉溶液中存在較多的次氯酸與OH-離子,有利于反應的進行,即次氯酸酯的形成和分解連續發生,此時纖維素很快被氧化,纖維強度受到嚴重損傷。此時表現為潛在損傷,因此,必須避免次氯酸鈉中性漂白。
當PH為9~11時,棉纖維的損傷程度較小,且隨PH值的增加,漂白速率減慢,因而堿性太強時,生產效率太低。所以次氯酸鈉堿性漂白最適宜的PH值為9~11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漂白過程中漂液的PH值會逐漸下降。其原因大致有三個方面:一是纖維吸收次氯酸鈉水解產生的氫氧化鈉;二是,漂白時纖維素、果膠等有機物質產生的酸;三是,空氣中碳酸氣的作用。因此,漂白時要加以注意。對軋漂來說,可采用不斷補充新鮮漂液的方法使溶液PH值保持穩定,但對于淋漂和浸漂來說,就需要適當的加入堿劑,如:純堿、小蘇打、水玻璃等作為緩沖劑,以防止漂液PH值下降而使纖維受到損傷。